2025 年 7 月 28 日,来自西里西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22级软件工程专业的75名学子分别抵达软通动力实训基地与中软国际天津实训基地,同期开启为期四周、总计 160 学时的企业实训之旅,两地实训均于 8 月 22 日随着项目答辩的顺利结束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实训是我校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践行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生受益” 方针,同时融合 OBE 教学理念的重要实践,旨在面向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实用型、工程型高级软件人才,为学生未来步入 IT 行业筑牢根基。
实训启动:双基地同步开启成长新程
7 月 28 日当天,两支学生队伍分别入驻不同实训基地。在软通动力实训基地,依托软通动力背靠产业生态的 IT 技术资源优势,融合华为 IPD 产品研发流程与敏捷开发理念,35名学子开启 Java 企业级开发实训;而在中软国际天津实训基地,借助中软国际搭建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优质平台,40名学生开始了Java 及 AI 大模型应用行业场景综合实训。两大实训基地从产业发展趋势及岗位需求出发,均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平台,助力大家弥补项目经验短板,提升就业竞争力与深造基础。
实训过程:课程实战与特色研学并行
软通动力实训基地:聚焦 Java 开发全流程
实训期间,软通动力的课程围绕 Java 企业级开发核心展开,节奏清晰且层层深入。第一周,学子们强化 Web 基础、Vue 等前端技术,为后续开发打下坚实的前端基础;第二周,深入数据库、Java Web 及 SpringBoot 等后端知识,构建起完整的前后端知识框架;第三、四周则聚焦 “鞋城 OnLine 电商平台” 全真项目实训,涵盖需求设计、功能迭代开发、框架集成等全流程。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接触到 SpringBoot、MyBatis、Git 等主流技术架构与工具,还通过分组扮演项目小组长、需求设计师、开发人员等角色并进行角色互换,亲身体验敏捷项目开发与 CMMI 流程,逐步掌握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管理、项目文档撰写及代码级测试等关键能力,综合工程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中软国际天津实训基地:技术融合与企业研学兼顾
中软国际的实训课程同样干货满满,且融入 AI 前沿技术与特色企业研学活动。第一周,学生们先系统培训了 SpringBoot、MybatisPlus、Vue 等前后端框架与组件,以及 AI 生成工具的使用,快速掌握核心开发工具与技术;第二、三周,围绕 “琅嬛云籍” 在线阅读平台实践项目,企业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学习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融合各个框架、组件的实际应用,还学习了使用 SpringAI 实现 DeepSeek 调用的 AI 大模型应用技术;第四周,学生以 4 人为单位分组,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选题项目的完整开发,检验学习效果。
此外,8 月 8 日,中软国际天津 ETC 精心组织学生先后走进国企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日企宝矿力水特(中国)有限公司,开展沉浸式企业研学活动。在飞腾公司,学生们深入探寻企业在自主芯片研发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发展历程,直观且深刻地感受到国企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硬核实力与责任担当,深化了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在宝矿力水特(中国)有限公司,学生们全面了解日企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严格的品质管控体系及前瞻性的品牌全球化运营策略,真切感受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的运营理念与创新思维。此次研学活动链接优质企业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行业视野,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实训收尾:答辩展成果,载誉启新程
8 月 22 日,两大实训基地同步进入收尾阶段。在软通动力实训基地,答辩现场学子们通过展示需求文档、系统设计文档、项目测试报告及源代码等成果,全面呈现实训期间的学习收获,企业给学生们现场颁发了实训结业证书;在中软国际天津实训基地,10 组学生依次进行项目讲解与演示,充分体现将专业知识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探索热情,并现场评选出 3 支“优秀团队”并现场颁奖。
此次双基地企业实训,不仅为西里西亚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短期内显著提升了技术水平,掌握了 SpringBoot、Vue、AI 大模型应用等前沿技术,更培养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无论是代码开发、测试调试,还是文档撰写、团队协作,每一项实战经历都在锤炼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带着满满的收获,学子们于当日晚间返回学校,相信此次实训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深造或职业道路上,制定更清晰的人生规划,进行更准确的自我定位,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长为兼具扎实理论素养与出色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软件人才,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和产业界之间的结合与互动。
图 学生在软通与中软双基地实训合影
图 软通实训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图 中软实训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图 中软实训中的研学活动